不知从何时起,网络用语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随便浏览几个社交信息页面皆会出现的一种词。
例如“YYDS、绝绝子”等网络缩语;U1S1、XSWL、AWSL 等拼音缩写;get、low、skr、打call、…诸如此类的网络热词,已经全面覆盖成为网络交流必用词。是不是不用网络流行语,当代年轻人没法用另外一种文字来表达相应情感?
最近,央视痛批“网络用语”并发文《不用“YYDS”、“绝绝子”就不会说话了?》消息一出,无论是微博、公众号、文化生活社区APP,均在讨论与此文相关的话题。
人民网微博截图
在微博已有#离开梗就不会说话#、#你的语言表达被梗住了吗#、#别让网络表达在狂欢中走向贫瘠#。从三组话题阅读数及讨论数来看,此番言论已在微博引起激烈讨论。
微博话题截图
话题讨论下网友各持己见,有的表达“深有同感”,有的却说“这是当下流行的一种社会现象,不使用会被淘汰,或被同事、朋友排挤在外”之类的评论声音出现。无论那一种评论声出于什么原因考虑,可以看出网络梗已经被很多人广泛使用。
01
当代年轻人的语言表达被梗住了吗?
网络缩语表达次数过多,于是便有了14万人「文字失语者」同病互助联盟出现。
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2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6.5%的受访者感觉自己的语言越来越贫乏。在豆瓣成立的“文字失语者互助联盟”里,有14万余名“文字失语”者集结一堂。
用新型词汇、网络热词、热梗为楼主提出的问题或者图片进行评论,从评论区各位失语者评论出的文字来看,完美诠释文字失语者是如何一边失语一边变成话痨的。
明明是话痨,为何会失语?
一方面为了营造自己很会沟通,体现自己独特个性,不得不用网络梗来表达语言。当代年轻人在用被大众常用的网络词语交流时,是为了在快速迭代,信息流动过快的时代下进行短、平、快沟通,可以理解为用短时间达到快速信息传递的目的。
另一方面为了紧跟时代热潮,逼迫自己成为融入群体的一份子。从而在用网络词沟通次数频繁后,会形成根深蒂固的条件反射,不由自主用热词回答所有问题,给别人营造一种“我是互联网人”的既视感。
02
品牌相继用网络热词,走进年轻圈层
广为流行的缩语、网络词语,不仅是14万文字失语者常用语,也被品牌采纳,成为广告创意输出内容。
比方说今年5月期间,瑞幸咖啡邀请利路修拍摄新品短片,采用网络热词YYDS,表达新款西柚冰萃、生椰拿铁、陨石拿铁、冰厚乳拿铁产品总是售罄,来传递该夏日产品的独特性与消费者喜爱程度。
除此之外,该广告短片《瑞幸咖啡YYDS!》在B站播放,被网友弹幕占满满屏的评论,也大肆用网络热词抒发自己看广告的心情。
9月初,@淘宝官宣更换slogan——“淘宝太好逛了吧!”,也是采用口头梗“太XX了、太X了”,将话题#太了吧体#推上微博热搜。随即引发网友以及各大品牌参与其中,讨论+互动,为品牌引流+曝光。
微博话题截图
除此之外,还有6月期间蜜雪冰城一首主题曲《甜蜜蜜》,被网友称为洗脑、魔性神曲。
网友对该广告神曲评论均为“太可爱了吧”、“yyds”、“上头”、“绝了”等词作为对该主题曲的喜爱程度。
从瑞幸咖啡以及淘宝更新slogan来看,前者采用网络热词为品牌的广告创意内容赋能,以年轻人交流的方式与观众进行沟通,借此可以更容易走进观众内心,突显品牌年轻化特质;后者为了迎合年轻人爱好,调整slogan为口头梗形式,走进年轻圈层。
不论广告创意借用网络热词、品牌升级采用口头梗形式,还是品牌推广被网友评论为魔性、洗脑、yyds…可以看出网络热词、语言梗、流行语已经成为当下网络交流需用语。
只不过对于失语者来说,长此以往只会让自己失语症逐渐加重,对于一些文字爱好者来说,只会在自己语言界限内增加一项新鲜词汇。
写在最后:
语言作为社交交际工具,随着时代变化而变化,社会发展而发展,所产生出一系列应时代语言也正是遵从社会发展定律。但网络流行语使用过多所带来的负能影响,是人们语言力退化的表现,久而久之,语言力会被梗裹挟。
对此,你的文字表达能力被“文字梗”塞住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