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清朝最后三位皇帝连续绝后,给人一种爱新觉罗氏子孙凋零的感觉,其实并非如此。
01,爱新觉罗氏后人有多少?
读过历史的朋友应该知道,清朝最后三位皇帝同治帝、光绪帝和末代皇帝溥仪,都是没有子孙后代的,但这不代表爱新觉罗氏就没有后人了。
要弄明白这个问题,我们就得说说爱新觉罗氏的发展历史了。
大约在明朝中后期,爱新觉罗氏其实是个很小的家族,只有努尔哈赤的六位叔伯祖父,以及他们的二十二个儿子组成,人数非常少。
自努尔哈赤开始,由于他和几个兄弟都娶了很多妻妾,这些妻妾为他们生育了许多儿子,所以爱新觉罗氏家族开始发展壮大,但子孙繁衍的速度并不算特别快,毕竟那时候满人还处在明朝的统治之下,过得并不那么舒心。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之后,做了一项重要改革,就是对族人进行区分,他将父亲塔克世的直系子孙命名为黄带子,也就是宗室成员;而爱新觉罗氏其他子孙,则被称为红带子,也叫觉罗,属于宗室旁支。
不论是红带子也好,还是黄带子也罢,由于他们都是爱新觉罗氏子孙,所以都享受特权,生活待遇得到了提高,自然就可以生育更多后代了。
不过,在皇太极时期,整个爱新觉罗氏家族也不过一百多人,但清朝入关之后,由于爱新觉罗家族得到了大量土地和财富,家族成员的待遇也非常好,所以繁衍能力上了一个新台阶,开始了急剧扩张的道路。
这个其实很好理解,男人有钱有权之后,自然就会娶更多妻子,生育更多孩子,这不单单是男人的欲望使然,也是古人多子多福的观念所导致的。
那么,爱新觉罗氏家族的待遇有多好?
按照清朝皇室规定,皇帝的儿子基本上都是有爵位的,优秀者会被封王,光是俸禄每年就有一万两白银及一万斛米,其他收入只会多不会少,总之都不差钱。
皇帝的其他儿子则被封为贝勒、贝子等不同的爵位,即便是最低的宗室爵位奉恩将军,也可以享受常人无法想象的待遇,每年大约有一百多两银子及110斛米。
还有那些没有爵位的宗室成员,也可以享受闲散宗室的待遇,怎么着过得也比普通人过得好。
总之,由于爱新觉罗氏得到了整个中国,又享受着超高的待遇,因此男人娶妻纳妾非常多,生育的子女也越来越多。
到了顺治帝时期,爱新觉罗氏一共有四百多人,康熙帝继位后,爱新觉罗氏家族的人口总数首次达到了五百人,他本人更是一口气生育了三十五个儿子。
也正是从康熙帝开始,爱新觉罗氏子孙的繁衍速度开始走上快车道;雍正时期,仅仅是宗室成员的人数就达到了一千多人,嘉庆时期则达到了四千七百人。
之后,又经历了数代人的繁衍生息,到清朝灭亡的时候,爱新觉罗氏家族的总人数,大约有八万多人,而到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这个数字则达到了十四万。
有人说,清朝最后三位皇帝连续绝后,爱新觉罗氏家族怎么还有这么多人呢?
确实,同治帝作为咸丰帝唯一的儿子,年纪轻轻就去世了,没有留下后代;光绪帝虽然活了三十七岁,还当了三十四年皇帝,但也没有留下后代;溥仪就自不必说了,根本没有生育能力,自然也无法生孩子了。
事实上,清朝最后三位皇帝虽然连续绝后,但这不代表爱新觉罗氏就停止发展了,比如光绪帝的父亲醇亲王奕譞,有八个兄弟七个儿子;溥仪的生父载沣,他是光绪帝的弟弟,也有四个儿子。
也就是说,清朝皇帝没有儿子,不代表他的兄弟子侄们没有孩子,这些人同样作为统治阶层的宗室成员,享受着特权和荣华富贵,生育能力是非常惊人的。
细读历史我们可以发现,爱新觉罗氏的一个显著的特征是,他们不但富贵无极,而且尤其热衷于娶妻生子,甚至超过了汉人,比如康熙帝和乾隆帝都以妃子多、子女多著称。
并且,爱新觉罗氏作为满人,娶妻的年纪普遍非常小,一般十四岁到十六岁就开始生育了,比如康熙帝十三岁的时候,他的大儿子承瑞就出生了;乾隆帝稍微晚一点,但在十七岁的时候,大儿子永璜也已经出生了。
可见,娶妻早是导致爱新觉罗氏子孙昌盛的一个重要原因,乾隆帝在世时五世同堂,如果他再活几年,就可以看到第六代子孙出生了,这也从侧面印证他的子孙娶妻也很早,不然很难做到五世同堂。
皇帝如此,爱新觉罗家族的其他人也是如此,尤其在清朝中后期,爱新觉罗氏的生活十分骄奢淫耻,他们坐拥海量资产,还利用职权大捞特捞,全部用于个人享受,妻妾成群、儿孙满堂也就很好理解了。
另外,爱新觉罗氏作为外族人,却统治着人数更多的汉人,为了稳固自身统治地位,他们也很愿意多生育后代,只有家族的人数足够多,才能更好地实施统治。
02,那么,清朝灭亡之后,爱新觉罗氏都去了哪里呢?
1912年一月,隆裕太后以溥仪的名义发布了退位诏书,这预示着清朝的灭亡,清朝历经十二位皇帝,统治中国近三个世纪,终于走到了历史尽头。
溥仪退位的消息传出之后,大多数爱新觉罗氏都一片哀嚎,因为他们知道属于自己的时代结束了,历史的审判即将到来。
二百余年来,爱新觉罗氏压迫了无数人,招致了百姓的怨恨,百姓将他们称为封建欲孽,也是被革命的对象,许多爱新觉罗氏因此倾家荡产,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为了保护自己,绝大部分爱新觉罗氏都改名换姓,这其中最常见的一个姓氏是金,因为爱新觉罗在满文中就有黄金的意思。
除了金姓之外,还有那、王、孙、艾、罗等许多姓氏,总之极少有人保留爱新觉罗这个姓氏。
关于爱新觉罗氏的去向,主要有以下几个:
第一,继续留在北京。
清朝虽然灭亡了,但根据清室优待条件,溥仪可以保留帝号,继续居住在宫中,每年享受四百万元的生活补贴。
因为这一缘故,清朝在名义上其实还存在,被称之为后逊清小朝廷,虽然没有六部等部门,但依然保留着内务府等几个宗室机构。
既然皇帝还在,自然就有臣子了,还有一大帮王公贝勒等贵族成员围绕在溥仪身边,民国政府考虑到各方面影响,允许他们继续存在。
在这些人当中,就有溥仪的生父载沣,载沣作为末代摄政王,虽然在清朝灭亡前辞去职务,但依然是醇亲王,可以继续居住在醇亲王府,过着王公般的生活。
除了载沣之外,当时还有很多王公贵族也都跟他一样,只不过这些人除了保留财富之外,大多数人是没什么影响力的。
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将溥仪赶出皇宫,彻底结束了清朝的历史,溥仪出宫后先在醇亲王府居住,而后又来到了天津。
溥仪离开北京的时候,只有极少数宗室成员继续跟着他,绝大部分人都留在北京,毕竟他们的资产就在北京,一旦离开可能会一无所有。
就拿载沣来说吧,他就一直在北京,后来他虽然因为战争而短暂离开北京,在天津寓居,但抗日战争结束后又回到北京,建国后他将醇亲王府卖给国家,然后买了几间房子养老,几个儿女也都在北京居住,受到了新中国的厚待。
与载沣遭遇相似的人有不少,但也有很多人因为挥霍无度而失去了财产,彻底沦为普通人,只能在北京苟延残喘。
溥仪在去天津之后,于1931年带着部分宗室成员去了伪满洲,他成为伪满洲国皇帝之后,这些宗室成员也跟着继续享福,但随着日本无条件投降,这些人也都被抓到西伯利亚去了,又来又被送到东北关押,最后返回北京居住。
当然了,也要一些人积极拥抱新中国,成为了社会大家族中的一员,他们参与国家建设,在教育和艺术等领域有很大的贡献,比如溥仪的妹妹,俗称七格格的韫欢,就从事教育事业,开办了一些学校,还自己担任老师。
第二,回到东北去生活。
事实上,早在嘉庆时期,就有许多爱新觉罗氏因为挥霍无度而导致破产,最后被赶到东北老家去生活了。
比如清朝末期赵尔巽到东北当总督,用皇饷盖学校,就招致了许多爱新觉罗氏的不满,为什么会这样呢?
原来,这些人早就生活困难了,他们认为既然朝廷可以拿钱盖学校,为什么不能救济他们呢?
但是,这些人早就失去了皇族的霸气,他们奈何不了赵尔巽,只能在大晚上跑到总督府门前贴纸条,痛骂赵尔巽一顿。
清朝灭亡之后,爱新觉罗氏及大量八旗子弟失去了特权,成为过街喊打的老鼠,无法再在北京生活下去了,便改名换姓回到东北老家生活。
这些人聚集在一起,形成了一个个村落,比如在现如今的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上夹河镇,就有一个由清朝皇室后裔组成的村落。
其实,回到东北也是无奈之举,尤其在溥仪被赶出皇宫之后,随着革命思潮的风起云涌,爱新觉罗氏在北京的生活十分艰难。
当然了,这一部分人主要是那些相对而言混得比较惨的爱新觉罗氏,他们不像那些亲王贝勒们一样交际广泛,可以免遭打击报复,也没有那么多钱足够生存,在失去保护伞的情况下,回到东北是他们唯一的选择。
当然了,除了留在北京及返回的东北之外,不少爱新觉罗氏分散在全国各地,这些人之中有些人有钱有关系,可以继续享受富贵生活;有些人则沦落到变卖祖产度日,属于混吃等死型;还有些人则是顽固分子,一直在为恢复清朝积极奔走,一辈子活在往日的辉煌之中。
03,爱新觉罗氏现在还祭拜清东陵、清西陵吗?
在说这个问题之前,先讲讲溥仪进皇宫的故事,那是在溥仪回到北京之后,国家安排他到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工作,他有了收入之后,又娶了一个叫李淑贤的女子为妻。
那时候溥仪快六十岁了,人到老年难免怀旧,有一次他突然想起自己从小长大的皇宫,便准备带着李淑贤一起去皇宫看看。
不过,那时候皇宫已经被收归国有,改成故宫博物院了,溥仪纵然曾经是故宫的主人,但进去还是需要购买门票的。
当时,溥仪对此表示理解,就买了两张门票,然后跟李淑贤一起进去了,在参观过程中他发现工作人员将他父亲载沣和光绪帝的画像挂反了,没有一个人发现问题,溥仪气愤不已,于是当场指出错误,工作人员这才改正。
与故宫一样的是,清朝的所有皇陵,包括清东陵和清西陵在内,都已经成为文物保护单位及旅游景点了,即便是它们曾经的主人爱新觉罗氏进去,也是需要买门票的。
当然了,爱新觉罗氏的后人为了祭奠祖先,当然不会吝啬买门票了,但他们不会像清朝时期一样搞什么盛大的祭祀仪式了,而是献一束花,磕几个头就得了。
不过,总有一些人是例外,比如有个叫做恒绍的人,就是爱新觉罗氏,他是乾隆帝的七世孙,却反其道而行之。
2013年的时候,恒绍组织了一场大型祭祀仪式,只不过他不是在清东陵或者清西陵举行的,因为政策不允许,他是在位于东北地区吉林省乌喇公园举行的。
当时,召集了大约四百人,这些人大多都是爱新觉罗氏后裔,他们身穿清朝传统服饰,比如恒绍身穿龙袍,其他人则穿官服,做出一副皇帝率领文武百官祭祖的样子。
祭祀的整个过程,基本都是按照清朝礼制进行的,非常繁杂,仪式结束之后,恒绍还拿着话筒来了一句“众爱卿平身”。
消息传出去之后,很多人对恒绍的行为感到鄙夷,认为清朝都灭亡百余年了,他还活过去,实在令人匪夷所思。
但是,恒绍自己的解释是,他只想将祖先的传统继承下来,并发扬光大。
当然了,恒绍或许是真心祭祖,但他是否是想借此机会哗众取宠,那就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事实上,现如今绝大多数爱新觉罗氏都不是这个姓氏了,他们对爱新觉罗氏的认同感已经非常低了,像恒绍这样依然标榜自己是爱新觉罗氏的人,也只是少数人。
我个人认为,属于清朝的时代已经结束了,爱新觉罗氏也是社会大家庭的一份子,并不会因为出身而高人一等,如果非要追认祖先,我们现在很多人恐怕都是皇室后裔吧,至少我们都是炎黄子孙不是吗?
总结一下,爱新觉罗氏家族的后人其实还有很多,但大多都改名换姓,成为普通人了,这些人如果要清东陵、清西陵几点祖先的话,是需要购买门票的。
热心网友回答
爱新觉罗家族统治中国200多年,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毕竟当了汉奸的皇帝,也只有他们这独一份。
1912年,清帝宣布逊位,大清王朝正式落幕。1912年到2019年,爱新觉罗家族不当皇族很多年。
据称,截止2018年,现存的爱新觉罗家族后世子孙共有30万人左右,这只是统计了目前还姓爱新觉罗的人士,要知道在民国刚刚建立的时候,一大票爱新觉罗家族成员生怕遭到民国政府的报复,纷纷改姓,很多末代皇孙,最后的贵族改姓金,改姓赵。
在这次统计中,这些已经改头换面的爱新觉罗后代就没有被统计在内,应该这么说,大清朝200多年,各位皇亲国戚们的战斗力还是挺强,能够繁衍出那么多后代,在下佩服。
至于这些爱新觉罗们为什么不去清东陵或者清西陵进行祭祖活动,这个问题就像问为什么解放后末代皇帝宣统没有住在紫禁城一样。
紫禁城也就是故宫已经成为了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著名的故宫小姐姐广弘更是我心目中的女神,末代皇帝傅仪回去参观,还得收门票呢,人家可是货真价实的在里面住了十几年呢,他可曾经是真真实实的紫禁城的主人呢。
同样的道理,清东陵和清西陵都已经成为了国家的财产,现在是我国著名的旅游景点,不再属于爱新觉罗一家一姓,爱新觉罗子孙要参观可以,记得买门票。
不过说来最近这十几年来有两个爱新觉罗家族的人士比较显眼,一个就是自称多尔衮的后代的爱新觉罗•州迪。
他自称是多尔衮的十世孙,身上流淌着高贵的皇族血统,本来想平平淡淡度过这一辈子,但是他看到那些曾经的末代皇孙们,被汉族同化,努尔哈赤时代的荣光已经再也回不来了,他决定不顾世俗的眼光恢复组织,要担负起复兴爱新觉罗的大任。
这位老兄非常高调,他多次宣称紫禁城是他们爱新觉罗家的祖产,他们应该住回紫禁城。这个兄弟不仅脑子秀逗,历史也没有学好。
紫禁城可是人家明成祖朱棣的杰作,他把紫禁城称为清朝的祖产,就好比江一燕去领那个建筑奖一样,滑天下之大稽。按照这位大哥的逻辑,李自成后代是不是也该对紫禁城的归属主张?
现在有学者指出睿亲王多尔衮这个老人家只有一个女儿,压根就没有儿子,不知道这个后代是哪里冒出来的,有没有老王的基因在里面?
还有一个就是爱新觉罗•恒绍,这位可大有来头,他可是乾隆皇帝的嫡派子孙,在他家衣服必须以明黄色为主他的妻子穿着的服饰也是要使大清朝时期的旗装。在他的眼里,如果他能够继承皇位,一定能够比先人们干得更好。
不知道他是不是历史也没有学好,乾隆皇帝的那些儿子中只有15阿哥成功上位当了皇帝,继承了爱新觉罗大宗,其他的几位阿哥都成了小宗,小宗是基本上没有皇位继承权的,他想继承皇位,犹如痴人说梦,不合逻辑。
前些年他更是上演了一出闹剧,他受邀参加一次满族的祭祖大典,他穿着龙袍亮相,其余的人都是清朝大臣的服饰,对人一种穿越的既视感。哥哥,可以醒一醒了,大清朝已经灭亡107年了。
这样一出,皇帝率领百官祭祖的闹剧已经曝光,在网上就遭到了铺天盖地的批评,共和制已经在中华大地上开花结果107年了,可是有些人心中的封建残余,怎么去都去不掉,建议他们应该好好的洗一洗脑子,别再做什么帝王梦了。
货真价实的末代皇帝溥仪同志曾经说过他就是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你们这些在清朝也只能混一个奉车都尉的朋友,还闹腾什么?把封建思想都扔掉吧,记得扔到有害垃圾那个垃圾桶里。
热心网友回答
清朝的爱新觉罗家族当然有后人,但是已经散落到全国,甚至是国外了。现在自称是清朝爱新觉罗后裔的人很多,甚至还有娱乐圈的明星。
在抗战胜利以后那一段时间,基本上没有人敢出来承认自己是清朝的皇室后裔。
不过到了几十年后的今天,自称是爱新觉罗家族的后裔有十多万人左右,分布在全国与海外。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清朝的皇室后裔也持一种宽容的态度了。毕竟历史已经远去,后人祭祖是一种人之常情。
据说在2002年,爱新觉罗家族搞过一次大型祭拜活动,平时都是私底下祭拜先祖。
1912年,清廷在袁世凯的胁迫下,以保存皇室为代价同意宣统皇帝爱新觉罗•溥仪退位。那一年,溥仪才刚刚6岁,大清朝便灰飞烟灭了。
如果从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算起,那么清朝有272年的时间。如果从1644年多尔衮入关算起,那么清朝有268年的时间。不管怎么说,清朝也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大一统的封建帝国,毁誉参半。
在1912年清朝灭亡后,爱新觉罗家族为了避祸,有不少人改用了汉姓,比如姓王,姓金,姓赵,姓孙。
不过,他们没有忘记清朝皇帝的陵墓,曾经多次去参拜和祭祖。爱新觉罗家族的后人中既有出类拔萃的企业家、商人,也有二战时期投敌叛国的不耻之徒。
位于我国河北省的清东陵和清西陵一共埋葬着清朝9位皇帝、24个皇后、192个嫔妃、241个爱新觉罗家的公主、王子等。任你王侯将相,也尽成枯冢。
这9位皇帝分别是顺治帝、康熙帝、雍正帝、乾隆皇帝、嘉庆帝、道光帝、咸丰帝、同治帝、光绪帝。不在其中的是清太祖努尔哈赤、清太宗皇太极两位,因为他们的陵墓在关外而不在关内。而作为清朝末代皇帝的宣统帝溥仪,由于是逊帝,所以也没能进入皇陵。
在民国时期,其实还有不少爱新觉罗家的后人去清东陵与清西陵祭祖。甚至还有人希望清朝复辟,所以投靠了伪满和关东军,结果在战后受到了该有的惩罚,最大的代表人物就是在战犯所里改造的溥仪。也有一些爱新觉罗家的后人出国谋生,在国外经商,事业有成,家财万贯的。
到了新中国建国后,因为一些比较特殊的原因,有一段期间并不允许爱新觉罗家祭祖,再加上也没人要求祭祖。再加上随着时间的推移,真正怀念清朝的人几乎也没有了。只是在近十几年,不断有所谓的皇室后裔冒出来,但孰真孰假就难以分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