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波周期,是在1926年由俄国经济学家康德拉季耶夫,发现并提出的。
他发现,在商品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个为期50至60年的周期。在这个周期里,先后经历了15年的衰退期;20年的繁荣期,此阶段新技术被不断启用,经济快速发展;10年的过度建设期;5至10年的混乱期,由此又开启了新的衰退期,如此循环。
与之对应的是,人的一生只能很好的遇到一次上升机遇。
因为假设一个周期60年,上升阶段与下降阶段对半分,一个上升阶段大约30年,随后走向衰落,人这一生能够遇上这样机会的次数相当有限。
历史上,康波理论的有效性被反复证明。人类一共经历了五次康波:
第一次是,纺织机以及蒸汽机的技术推动的,直接受益国:英国;
第二次是,钢铁以及铁路技术推动的,直接受益国:美国;
第三次是,电气以及重型化工推动的,直接受益国:美国;
第四次是,汽车和计算机技术推动的,直接受益国:美国;
第五次是,互联网技术发展推动的(目前它没结束,但肯定不是上半场了),直接受益国:美国。
每一次康波都创造了大量的财富和富人,以及世界头号强国。
中国不巧错过了上述五次康波周期,究其原因,是由于我们在第一次康波时,正好经历了康熙盛世时期的鼎盛时期,随后便走向衰落,恰好英美借助上面提到的技术和产业革命,经历了快速发展阶段,巩固了自己的强国地位。
在未来,随着互联网科技、生化、医疗领域、融资市场的持续进步和发展,多项技术的融合发展将成为主流。这仿佛一个人能打出一套组合拳一般,千变万化,又自成体系,有自己的一套章法以及底层逻辑的支持。
在上述设想还没完全落地以前,不妨大胆地发挥一下想象力吧。
欢迎关注我,共同探讨有价值的事情。
热心网友回答
模糊不清的理论
热心网友回答
没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