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 外语那点事 的回答
中国高速铁路降速主要发生在十几年前,最近几年几乎没有听到过,降速的原因主要是为了成本。
中国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以及人员流动的频率是不同的。有些城市之间的人员流动非常的频繁密切,这些地方高铁座位供不应求。有些地区的能源流动就比较少,这些地区的高铁作为一个供大于求。
假设一般高铁满座率达到40%可以收回运营成本。在两座城市之间,每天10班高铁,不好可以达到40%的满座率。
那么,这个时候选择降速,速度降低25%,并延长在各站点的停站时间5%,那么每天可以跑在两个城市之间的高铁班次就会下降到7班以下。往返于这两个城市之间的流动人口并不会发生变化。
那么这个时候每一班高铁的满座率就会变成:40%×10÷7=57%,增加17%的营业额。由于车票打印的成本可以忽略不计,增加了17%就会变成纯利。
与此同时,高铁速度每下降100公里,电力成本下降到原来的一半。那么节约下来的电费又变成纯利。如果这个时候把电力成本扣除进行换算,那么在同等条件下运营一般高铁需要达到盈亏平衡上座率可能只要20%就够了。
某些地区人员流动频繁,那么铁路部门为了满足人员流动的要求,全速执行班次,牺牲掉一部分的利润,增加一定的成本,其实就是国企部门为了社会利益,做到一定的妥协。比如说京沪高铁就一直保持全速状态。
高铁90%的线路是在高架桥上,剩下的10%是在临近进站以及出站的铁路线上,速度不会很快。因为这样的设计,高铁的安全性可以得到保障。不容易受到地质灾害,以及人为因素的影响。
中国高铁技术引进以及再创新,可以说的,现在是全球一流的技术水平。
用户 赵教授备用 的回答
省了成本,减少了磨损,提高了安全性,还不用降票价。
与高速限速六十公里同理。
用户 唱头409 的回答
从时速从350降到300的话,能耗会下降的很多。经济性会变得非常好。
因为在时速350公里的情况下,整车功率将会接近1万千瓦。而在300公里运行的时候,也就五六千千瓦。所以从经济性考虑同时也从安全性角度来考虑的话,降速是一种合理的选择。
不过在客流量非常大的京沪干线上,还是维持了原来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