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 叙三国 的回答
首先感谢邀请。
▲关羽父子被俘
关羽与儿子关平在临沮被东吴军队一同斩杀,可以说关羽的死是自作自受的结果。
公元219年,刘备自立汉中王,拜关羽为前将军,假节钺,是蜀汉军队中头把交椅。同年,关羽围攻樊城,因连续下暴雨,汉水泛滥淹没七军、擒于禁、斩庞德,梁、郏、陆浑群盗遥应关羽而威震华夏。甚至让曹操有搬迁许都避其锋芒的想法,却被谋士司马懿和蒋济劝导下放弃此念头。
曹操按司马懿和蒋济计谋,割让江南的条件让孙权袭击关羽后方解决樊城之围。此时是孙刘联合期,不然关羽不会不顾及东吴侵扰后方之忧,冒然围攻樊城。关羽缺乏政治头脑的冒失行为,加速改变孙权想法偷袭南郡。《三国志》裴注有记载:
-先是,权遣使为子索羽女,羽骂辱其使,不许婚,权大怒。
-《典略》曰:羽围樊,权遣使求助之,敕使莫速进,又遣主簿先致命於羽。羽忿其淹迟,又自已得于禁等,乃骂曰:“铬子敢尔,如使樊城拔,吾不能灭汝邪!”权闻之,知其轻己,伪手书以谢羽,许以自往。
此时,极力主张孙刘联合的鲁肃已去世,由鹰派人物吕蒙接替鲁肃,掌管东吴军队,且蜀汉守备南郡的主力,全部被关羽抽调北上攻打樊城,后方基本空虚。吕蒙劝导孙权趁此机会偷袭南郡,本来对关羽怀恨在心,且吕蒙在旁煽风点火,于是孙权决定偷袭南郡。
▲关羽,威震华夏而春风得意
平素“善待卒伍而骄於士大夫”的关羽作风,帮助东吴军迅速攻占南郡,《三国志》有记载:
-又南郡太守麋芳在江陵,将军傅士仁屯公安,素皆嫌羽轻己。自羽之出军,芳、仁供给军资,不悉相救。羽言”还当治之”,芳、仁咸怀惧不安。於是权阴诱芳、仁,芳、仁使人迎权。
听到后方被东吴占领消息之后,关羽是处于进退两难之中,最终选择返回南郡。这也是无奈之举,因曹操派遣徐晃支援被围攻的曹仁而短时间内无法攻破樊城,期间向上庸的刘封和孟达命令过支援,但被拒接。也有《三国志》史料记载:
自关羽围樊城、襄阳,连呼封、达,令发兵自助。封、达辞以山郡初附,未可动摇,不承羽命。
▲关羽,自作自受而被捕
关羽平时没有搞好同事关系而危难时刻没有人伸出手帮忙,只能怪自己高傲不合群的性格。加上蜀军兵士疲惫且无战斗欲望,被东吴军队一下子击败而各处逃散。期间孙权劝导关羽投降,于是关羽诈降之后,带十几个亲兵逃跑,却被早已埋伏的潘璋部曲抓获并被斩杀。东吴斩首送往曹魏,曹操以诸侯之礼葬关羽尸骸。
用户 喝下这口历史的鸡汤 的回答
很认真的说,害死关羽的人,是一个看起来和这件事情八杆子打不着的人——张辽!
绝对不是诸葛亮故意害死关羽
政治斗争是非常现实的。当时的孙权、曹操、诸葛亮,都是成熟的政治家,他们不可能为了无谓的情感纠纷而破坏国家大计。
对刘备集团来说,荆州是实现“隆中对”大计不可缺少的一环。诸葛亮是无论如何不可能为了政见之争害死关羽的。
对孙权集团来说,“联刘抗曹”是基本的外交政策,孙权是无论如何不会仅仅因为关羽言语冒犯而破坏这个大计的。
那么,为什么我说是张辽害死了关羽呢?
小编你真能编。关羽之死关我什么事?
孙权的初衷
这还要从“借荆州”说起了。
赤壁之战后,孙刘联军反击曹操,主要从两个方向,淮南和荆州。当时,周瑜和刘备攻略江陵,孙权自己攻略合肥。
结果是,周瑜拿下了江陵,孙权没有拿下合肥。由于两个进攻战东吴打起来都非常吃力。因此,东吴认识到一个残酷的现实:当时的东吴,如果同时在两个战场上都铺开的话,自守没有问题,但是没有多余的进攻力量发展势力的。
因此,东吴答应了刘备的请求,将江陵一带交给了刘备,希望刘备能够分担东吴在荆州战场的防御任务。
这样,东吴只需要在东线保持足够的防守即可。他有余力用于进攻。或反击淮南,或进军西川,东吴都有余力发展势力。
借重刘备防御荆州方向,孙权才能腾出手来寻求发展
向西的路被刘备走了
因此,孙权多次策划,甚至建议和刘备一起去取西川。但是,一次因为周瑜的去世而暂停;另外一次,则因刘备的狡猾而暂停。
在建议和刘备一起进军时,刘备表现出了影帝级的表演,满口仁义道德,坚决反对姓孙的去打自己刘家兄弟,还说,孙权要是打刘璋,他自己就下野出家!
由于刘备所在的江陵,正堵在东吴西进的路上,因此,孙权这段时间一直没有办法西征。
可是,一转眼,刘备自己居然拿下了西川!孙权在得知刘备入川时,大骂刘备是“猾虏”!
刘备入川,走自己的路,让孙权无路可走
联盟的破裂出现了。孙权认清了皇叔的真面目,马上出兵荆南四郡。刘备也立刻驻军公安,大战一触即发!
此时,由于曹操进攻张鲁,刘备被迫划分荆州,还师西川。
联盟的裂缝算是勉强缝合上了。
向北的路被张辽堵了
既然向西的路被刘备走了,那孙权就只有华山一条路,向北发展了。接着打淮南!
孙权一点时间也没有浪费,刚从荆州带兵马回来就直扑合肥!
理论上来说,此时,曹操大军正在大西北鏖战,曹操的荆州军也摄于关羽威名不敢乱动。孙权此时进军合肥的优势非常明显!
可是,带足10万大军,带齐了东吴大多数将才的孙权,却在合肥出尽了洋相!
一开局,就被张辽一个突击,打得孙权不敢出来,军队乱糟糟的,士气大落。
在攻城阶段,一直破门伐术,合肥城的一块砖头都搬不走。
撤退阶段,更是让人大跌眼镜。撤退也不知道怎么布置的,张辽又一个突击过来,东吴又一阵大乱。东吴折损了陈武等大将,孙权自己都差点把命丢了。
这是张辽名扬千古的“威震逍遥津”。
孙权、吕蒙、甘宁,众多东吴军事猛人都在场,他们亲眼目睹了张辽的勇武。
张辽威震逍遥津,残酷的现实告诉孙权,此路不通
这一战,彻底打消了孙权北进的念想!毕竟,婴幼儿还是需要哭一哭才容易健康成长的。
孙权的新规划
赤壁之战,曹操虽然被打得吃瘪,但是此后好歹也拿下了关中和西凉;
而赤壁之战后的刘备,更是突飞猛进,一举拿下了西川和汉中。
而孙权,一直保持着赤壁之战前的那点地盘。
作为领导人当然是要焦虑了。由于原有的计划已经不符合新的形势了。因此,东吴集团对于发展方向也进行了认真的讨论。
当时,可供东吴选择的主要是两个方向,一个是曹操的徐州,一个是刘备的荆州。其他至于交州什么的,那都不是主要方向。
见识过张辽和曹军骑兵英姿的孙权,最终采纳了吕蒙的建议,袭取荆州!
袭取荆州,成为东吴的国家大计时,关羽的命运就基本已经注定了。
后面的事情,就不讲了。
我只是想说,关羽作为一个将领,他把握曹操汉中之战失败,荆州北部和河南南部农民起义的机遇,北伐襄樊,不算是一个多大的失策。
而刘备身边,无论诸葛亮、法正,都不是郭嘉这种善于洞察人心变化人才。
孙权,他为了自身的发展,骂也没用。
张辽,只是尽自己的本分,却无意间害死了自己的好朋友、好兄弟
要怪,就怪张辽!你在逍遥津那么嚣张干什么?非要让孙权改变国家发展方向,坑了好
朋友关羽呀!
用户 锦翼 的回答
公元219年,刘备自立为汉中王,关羽受封为前将军。
当年,关羽率兵攻打樊城,曹仁是樊城守将,不敌。
曹操派于禁来援助。
关羽玩了一把大的:水淹七军。于禁投降,庞德被杀。
曹操吓了一跳,想要迁都。
手下人为曹操出主意,说你可以找孙权,让孙权在后面做手脚。
曹操于是找到孙权,说:“仲谋啊,你搞一下关羽吧”
孙权本来就对关羽正生气呢,因为前几天要和关羽做亲家,让关羽的女儿嫁给自己的儿子,关羽竟然不同意,不同意就算了吧,还辱骂来使。
孙权答应曹操。
同时关羽苛责手下人糜芳和傅士仁,这俩人觉得自己人格受了侮辱。
孙权给点好处,就跟着孙权走了。
拉拢了关羽的手下,吕蒙白衣渡江(让军队着便装偷偷袭击荆州)
关羽这个时候在前面的进攻也受到了阻碍,想要退回来,但是退路已经没有了。
就这样,关二爷走麦城,被吴将潘璋所杀。
这是《三国志》以及裴松之的注解上的记载。
关羽就是这么死的。
但是大家对这个问题有争议:
第一为什么关羽要自己行动去搞曹操?
第二为什么刘备不派兵救援?
第三就算刘备不派兵救援,那为什么不在汉中采取同步行动(隆中对说得可是两路夹击啊)
再加上关二爷一番出征水淹七军威震天下,为什么突然就兵败如山倒?
所以就产生了各种假说:
一是关羽擅自行动,没有经过刘备授权。
二是刘备早看不惯关羽骄傲的样子,故意不救援,要灭掉他。理由是封他做前将军,他还不乐意。
三是诸葛亮看不惯关羽的骄傲,故意布局要灭掉他。
以上这种假说,都是捕风捉影,不足为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