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 曾庆文律师团队 的回答
判三年缓刑三年,并不等于不用坐牢了
缓刑是指:被告人判处拘役或有期徒刑后暂缓执行刑罚,缓刑考验期间表现良好则原判刑罚不再执行,被告人不用再去坐牢的一种刑罚措施。
判刑三年缓刑三年是指: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期执行三年。即,判决后被告人暂时不用去监狱坐牢,缓刑考验期间只需要在司法局接受社区矫正接受监督。
但是,判处缓刑并不一定就不用再坐牢
一、如果缓刑期间表现良好、没有再犯新罪的,缓刑期满后原判刑罚不再执行。至此,被告人确定不用再去坐牢。
二、如果缓刑期间表现不好或者再犯新罪、发现漏罪,那么被告人随时都有可能进去监狱坐牢。
综上,缓刑就是暂缓执行刑罚,不一定不用再坐牢;只有缓刑考验期满且合格才不用再坐牢。
用户 知秋一叶48324894 的回答
缓刑期间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判三缓三的话,要到司法局社区矫正科进行三年的社区矫正(日常管理工作在各个司法所)。具体监管规定如下:社区矫正期间依法实施定位,包括手机定位和北斗电子手环定位(就是所谓的电子手铐);电话24小时保持畅通,不得关机、停机、呼叫转移,不得拒接司法行政工作人员电话,未经批准不得注销电话号码,要随叫随到;未经批准不得离开所在区县(新法规定不得出所在的市);每周进行一次电话汇报,每月参加一次劳动和学习,每月上交一份手写思想汇报;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监管规定。
社区矫正期间违法犯罪或者违反监管规定的话,根据《社区矫正法》相关规定会被训诫、警告、行政拘留、撤销缓刑。
如果被撤销缓刑,社区矫正的时间不折抵刑期,也就是说假如这人当时直接取保候审,审前未进行羁押,哪怕社区矫正最后一天被撤销缓刑,也是执行三年有期徒刑,社区矫正的时间不折抵要执行的刑期。
如果三年矫正期满,未被撤销缓刑的话就依法解除社区矫正,原判刑期不再执行,也就是缓刑三年期间只要你规规矩矩,就不用再进去坐了。
另外,缓刑只是刑罚的一种执行方式,带来的法律后果除了不用进去坐之外和坐实刑的没啥区别,犯罪记录会记入档案,跟随一辈子,自己和子女在军校、国安、公安、飞行员等诸多行业招录时政审会被卡。
用户 王多鱼看世界 的回答
首先咱们说一下缓刑是什么意思。缓刑是指对触犯法律的行为,经过侦查、起诉、审判等法定程序,已经确定为犯罪,应该受到刑罚处罚的罪犯,先行宣告定罪量刑但暂不执行所判处的刑罚的一种情况。
被判缓刑的人员,在缓刑缓刑考验期内由特定的考察机构对罪犯进行考察,并根据罪犯在考验期间内的表现,依法决定是否适用判决所判刑罚。如果被宣告缓刑的罪犯,在缓刑考验期限内,遵守缓刑考验期相关规定,依法实行社区矫正直至缓刑考验期满,则原判的刑罚就不再执行,并公开予以宣告。
判三缓三指的就是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并同时宣告缓刑三年。罪犯在三年的考验期内,遵守缓刑考验期法律法规,则考验期满后无需再执行三年有期徒刑。当然,如果罪犯在三年考验期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关于缓刑的监督管理规定,或者违反人民法院判决中的禁止令,情节严重的,应当撤销缓刑,执行有期徒刑三年的刑罚。
既然犯罪行为已经被法院判刑,又为什么要判缓刑?缓刑的存在有什么意义?
缓刑制度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缓刑是惩办与宽大相结合、惩罚与教育改造相结合的刑事政策的重要表现,他的意义表现在这几个方面:
1、缓刑制度可以使罪行较轻的罪犯,杜绝受到监狱中恶习的感染,同样也可以达到刑罚中预防犯罪的目的。
2、缓刑可以使罪犯免遭限制人身自由,可以让罪犯继续工作和生活,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因犯罪行为而给自身带来的生活上的影响。
3、缓刑可以有效避免罪犯与社会脱离。监狱是个极度封闭的环境,与普通生活环境相差很大。刑罚的最终目的也就是将罪犯改造成为能够遵守法律规定,在社会上自食其力的普通人,缓刑可以有效避免罪犯与社会脱节。
4、缓刑可以降低司法成本。缓刑制度可以有效减少司法部门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可以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必须在监狱服刑改造的罪犯身上。
如果被判缓刑,在缓刑考验期内应该遵守哪些规定?
1、遵守法律和行政法规,服从缓刑考验机关的监督管理。
2、按照考察机关的规定,按期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
3、遵守考察机关关于会客的相关规定。
4、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搬家,应当报告考察机关,并获得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