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佐之才三国(《三国》荀彧为什么被人称为“王佐之才”?)

用户 望月dai晓 的回答

王佐之才三国(《三国》荀彧为什么被人称为“王佐之才”?)

荀彧(xún yù)(163年-212年),字文若。颍川郡颍阴县(今河南许昌)人。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战略家,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

荀彧早年被称为”王佐之才”,初举孝廉,任守宫令。后弃官归乡,又率宗族避难冀州,被袁绍待为上宾。其后投奔曹操。官至侍中,守尚书令,封万岁亭侯。因其任尚书令,居中持重达十数年,处理军国事务,被人敬称为”荀令君”。后因反对曹操称魏公而为其所忌,调离中枢,在寿春忧郁成病而亡(一说服毒自尽),年五十。获谥为”敬”,后追赠太尉。

作为曹操的头号谋士,无论从地位、作用还是贡献上都无人能出其右。他为曹操建立的功绩无可计数。荀彧在战略方面为曹操规划制定了统一北方的蓝图和军事路线,曾多次修正曹操的战略方针而获其赞赏,包括”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迎奉天子”;战术上,曾面对吕布叛乱而保全兖州三城,奇谋扼袁绍于官渡,险出宛、叶而间行轻进以掩其不意奇袭荆州等诸多建树,他自己也名重天下,推荐了一大批智谋之士为曹操效力,在识别人才上,荀彧显示出高出群侪的眼光,举荐了包括荀攸、郭嘉、程昱、钟繇、司马懿在内的智囊,这个班底几乎囊括曹操早期最重要的谋士。同时,荀彧赖以服人的,还有自己风高节亮的道德风范。他为人谦和,折节下士,居高不傲,一心为公。著名谋士钟繇,对荀彧就佩服得五体投地,称他为颜渊再生,所谓”能备九德,不贰其过,唯荀彧然”。司马懿更不避美言地认为:“耳目所从闻见,逮百数十年间,贤才未有及荀令君者”。

在那种复杂情况下,曹操随时都有“一着有误,满盘皆输”的危险,袁术、吕布、张绣,陶谦、刘备、袁绍、公孙瓒任何一个都有争雄天下的可能,然而为什么是他们失败曹操胜利?就因为曹操能采纳荀彧正确意见,按照荀彧战略策划一步步走向成功,这期间的时局复杂多变,在我看来,荀彧的任何一计都不逊于诸葛亮的三分天下之论,荀彧的思虑之深,眼光之远决不是其他人可以替代。就像曹操所说的那样:侍中守尚书令荀彧,积德累行,少长无悔,遭世纷扰,怀忠念治。臣自始与举兵,周游征伐,与荀彧戮力同心,左右王略,发言授策,无施不效。之功业,臣由以济,用披浮云,显光月。……天下之定,荀彧之功也。这段话的大意就是按照荀彧的计策行事,没有不成功的,我之所以能平定天下,全是荀彧的功劳。当然曹操的话有些夸大,但是并没有什么不实之处。作为统治者的曹操,能有这样的心胸,也是难得。

曹操称荀彧为“吾之子房”,多数时候曹操远征在外,荀彧镇守后方,治理朝政,总管军粮人事调度,代曹操行使权力,很多事情都是全权管理,这很像萧何。但这并没有妨碍他为曹操出谋划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是张良的功劳,也是荀彧的风格,可以说,荀彧集张良萧何的才能于一身,的确是“略不世出”的大才。然而荀彧阻碍曹操为魏公,不管他出于何种考虑,却触犯了曹操的大忌,由于曹操急于架空汉帝权力,考虑荀彧在曹营中特殊地位,在那之前他对荀彧言听计从,不打倒他的话估计曹操难以如愿以偿,造成了荀彧不得善终的悲剧。

建安十七年(212年),曹操欲进爵国公、加封九锡(九锡是古代帝王对大臣的九种赏赐,有车马、衣服、乐器、武士、弓矢等,这是对大臣的最高礼遇)。荀彧认为:“(曹公)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因此惹怒了曹操。

同年,曹操征孙权,让荀彧到谯县劳军,荀彧到达以后,曹操乘机把他留在军中。封荀彧为侍中、光禄大夫,持节,参丞相军事。曹操军至濡须,荀彧因病留在寿春(今安徽寿县),不久忧虑而死(关于荀彧的死,魏氏春秋曰:太祖馈彧食,发之乃空器也,于是饮药而卒。) ,时年五十岁。谥号敬侯。其子荀恽嗣,后官至虎贲中郎将。 次年,曹操进封魏公。

咸熙二年(265年),追赠荀彧为太尉

用户 冷兵器研究所 的回答

王佐之才三国(《三国》荀彧为什么被人称为“王佐之才”?)

王佐之才,是指某人具有非凡的治国能力。最早得到这个赞扬的人是汉代大儒董仲舒,由此可见王佐之才指的并不是参谋辅助能力,而是综合治理能力。在曹魏集团内部,可以得到这个称呼只能是荀彧,而不能是郭嘉、贾诩等谋士。荀彧和曹老板的关系并不简单的君臣关系,他其实是曹老板的重要合伙人,是整个曹魏集团人事和财务方面的总负责人,他的职能类似于萧何和李善长。

荀彧在东汉末年担任尚书令,在曹老板远征期间负责整个后方的管理工作。如果说郭嘉是曹操手下的最佳分析师,那么荀彧就是曹魏的最佳经理人。曹老板大杀四方时,荀彧不但保证了后方的安全,还充当了总后勤部部长保证了曹魏军队的粮草供应。其次荀彧是曹魏集团引进人才的金字招牌,充当了王牌猎头的角色。

荀彧家族出身颍川名门,和陈群家族、钟繇家族关系密切,是颍川士人群体的核心。颍川地区的士人在东汉军界、政界地位非凡,在东汉最顶级的名士中颍川地区出身的占据全国的五分之一强,和全国其他地方的名士也有密切的关系。颍川士人在东汉士人中的角色类似于今天的清华、北大毕业生,而荀彧则充当了颍川士人的“学生会主席”。“尚书令荀彧领典枢机,好士爱奇”“前后所举者,命世大才,邦邑则荀攸、锺繇、陈群,海内则司马宣王,及引致当世知名郗虑、华歆、王朗、荀悦、杜袭、辛毗、赵俨之俦,终为卿相,以十数人。”这是史书对荀彧猎头工作的总结。

简单来说就是当时副总理级别和省部级级别的人才,荀彧一共招聘了十几个,其中甚至包括司马懿这个未来的正国级人物,这些人才构成了一个能量足以改朝换代的关系网络。荀彧招聘的人才不但服务于曹操也服务于曹丕,陈群、司马懿就是曹丕的重要班底。就连司马懿也借重于荀彧构建的人才网络,王朗(演艺中被诸葛亮骂死的王朗是司马懿的姻亲,他后人中最有名的就是和石崇斗富的王恺)、钟繇等人都和司马懿有着密切关系。荀彧直接间接成就了三个君主,他不是王佐之才谁是?

用户 神农氏尝百草 的回答

季汉卧龙,后汉王佐。诸葛亮和荀彧这两位神级大神都是为大汉付出了一生的。

我们今天看到的荀彧事迹,是十分有限的,原因在于荀彧死前焚烧了所有跟曹操有关的信笺文字:彧自为尚书令,常以书陈事,临薨,皆焚毁之,故奇策密谋不出。

渤海小吏对荀彧的描述十分得我心,摘抄如下:

史书的只言片语显示了这位颍川大才对于曹魏政权的基石作用。

这位当初在鄄城帮他挽救革命的一州之镇。

这位当初把他从眼馋徐州拽回来的总参谋长。

这位当初力主他迎回汉家四百年老匾的尚书令

这位当初给他带来一整套行政班子的组织部长

这位当初写信劝他在官渡顶住的集团二当家。

这位当初击垮袁绍后劝他继续做河北卷的班主任。

这位当初他走到哪里都一切放心,粮草辎重一切都会搞定的帝国总理。

这位曹操每有大事无不书信咨询的最大恩人,成为了他鲤鱼化龙后达成欲望的最大阻碍!

曹操选择了——隐诛。荀彧也没有反抗,选择了体面死亡,这保全了他的家族后代。可以说荀彧的死,标志着后汉的亡。

最后补充下其他人对荀彧的评价,可以侧面反映出荀彧的能力。司马懿说:书传远事,吾自耳目所从闻见,逮百数十年间,贤才未有及荀令君者也。与司马家共天下的王导说:昔魏武,达政之主也;荀文若,功臣之最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