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 萨沙 的回答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改革开放以后,就不存在谁养活谁的问题。
改革开放之前,由于国家制度特殊,农民自己没办法做主,国家牺牲了一些农民的利益。
最常见的就是农业的剪刀差,把农民制造的一部分财富拿过来,用来发展工业。
还有就是城里人是有国家配给制度的,生活比较好,农民只有基本口粮,生活很差。
但这是以前的事情,改革开放以后就不同了,家庭联产承包制度以后农民种地就是为了自己赚钱,不想种地的就可以进城打工。
到了2006年,干脆连农业税,也就是我们说的交公粮都取消了。
说农民不种地,城里人就没吃的,这是改革开放之前的论调。当时国家确实是这样,因为这是计划经济,农民被计划为享受较差的待遇去种地。
但改革开放以后,其实不存在这种事,农民可以自由选择种地或者不种地。
农民数量从9亿减少到今天的5亿多人,到2035年,还有1.5亿农民会成为城里人,农民总数更是减少。
而今天的6亿农民中还有3亿是农民工,主要在城镇工作,并不种地。
说来说去,真正的农民已经越来越少,而种地也是他们自己的选择。
既然是选择的一种职业,就不要说谁养活谁。因为你不是干白、不是无偿奉献,是得到回报的。
就比如我在城里药房卖药,不能说附近居民健康都是我罩着的,都是我在维持他们生命。因为我是卖药是拿工资的,不是无偿送药赠药。
同样道理,也不能说城里人养着农村人。虽然农村人用了很多城里的商品、工业品,但同样道理也是花钱买的,城里人不是生产商品送给农村人。
另外,也不能说农民就完全没有好处。大家都知道,农民至少还有征地一说,可以通过征地拿到补偿,而城里人征地只有祖上传下的老宅而已。
所以,只有父母养活未成年孩子,成年孩子养活老年的父母,其他没有谁养活谁一说。
城里人不欠农村人的,同样道理农村人也不欠城里人的。
用户 田方地圆 的回答
我来聊聊,我是城里人,老伴乡村人,算是城乡结合家庭,说句良心话,农村离了城市人活的旺旺的,城市人离了农村生活可想而知。
我们五零后深有体会,哪时候城里人说的话能在村当个队长,不在城里当个县长,知道什么原因了吧。
你说谁离不开谁,今年小麦1.1元玉米1.15,白菜0.3元萝卜一元8斤红薯高点一元五六一斤。
这些菜都要运到城里超市或菜市场,谁消费了,我不知道。我们城里人有想法,我们进口有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乌克兰,已为外国人是你亲爸亲妈,如果不是政府保留个中粮集团,你们和非洲人一个样。
我希望城市官员善待农民是必须的,他们稳定了社会,以后还是以粮为纲,才能全面发展。
闹饥必反,狗急跳墙大家都应该懂,现在咱们的社会好了,该怎么生存是大家的愿望。
如果有同感给点个赞。
用户 时髦饭团DY 的回答
农民要交公粮,交农业税的时代,是对政府,军队,城镇居民作贡献。所以在交公粮,农业税时代的农民,应视同社保缴费,年老后应有相应退休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