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 寻根拜祖 的回答
中国历史上国号的议定,是一件很讲究的事,跟一个人名字一样,是个对外的形象,可以彰显国家的德化。一般国号的议定,以开国之君的封地或家族史有关。朱元璋平民出身,一没有封地,二没有显赫的家族史,这个国号很费心思。史学界大多认为,“明”的国号,跟明教有关系。
一、起国号的几种常见法则
-
1.以封地、爵位或领地为国号
这种情况最常见,比如周朝,发源于居住地周源;汉朝,起源于刘邦的“汉王”封号;魏、晋源于第一任皇帝的封号;唐朝源于李渊的“唐国公”封号;宋朝源于赵匡胤的“宋州刺史”等等。
-
2.以家族史传承为依据
这种在短寿王朝里经常出现,通常直接沿用祖先创立的国号。比如五代时期的后唐、后汉、南汉、蜀汉、南唐等等。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有很多是附会的,根本跟原政权没有关联,胡乱攀扯前朝。比如武则天的周朝,她自说自话自己是周王室后人,还有南汉、后唐,甚至南唐政权,都是胡乱攀扯,就是为了说明自己的政权合法性。
-
3.少数民族国号
少数民族的国号议定没有一定规律可循,比如“辽”,契丹语是“镔铁”的意思;“元”从《易经》中选取,“大哉乾元”;“清”国号,有人说源自于五行,因为“明”属火,“清”属水,正好水克火。
-
4.以姓氏为国号
这个特别罕见,印象中只有一个,即南北朝时期的“陈”国。
二、大明国号的来源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起国号的时候着实费了一番脑筋。朱元璋祖上的荣光是沾不上了,不过他曾经被韩林儿封国“吴王”称号,按规则可以将国号定为“吴”。之所以没有用“吴”作为国号,我觉得原因可能有如下两点:
一是但凡延用前人国号的王朝罕见长寿,除了刘秀的东汉政权,况且朱元璋跟战国时期的吴国,也攀不上亲属关系;
二是韩林儿本来就朱元璋暂时投靠的对象,未来必须清除,朱元璋不大愿意跟他扯上太多关系。
按史学界的说法,“明”国号的确定可能有以下几种说法:
-
第一种,以吴晗为代表,认为“明”来自于“明教”。包括朱元璋在内,他的队伍里有很多人笃信明教,这个“明”就是指“太阳”,光明的意思。
-
第二种说法是起源于白莲教,白莲教教徒范围极广,“明”起源于白莲教“日月之辉”一语;
-
第三种说法,来自于《易经》,《彖传》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表示“明”承继于“元”,是正统的王朝。
用户 謝良清 的回答
要知明教与明朝的关系,必须吏记为证,小说不足为凭。小说就一碗加了佐料的菜,五味杂陈。
用户 刘彦魁 的回答
这个我不清楚,抱歉了!谢谢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