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剑术大唐第二(李白的剑法真的是大唐第二吗?)

用户 剑枫天涯 的回答

李白剑术大唐第二(李白的剑法真的是大唐第二吗?)

李白曾经作赋《侠客行》,赋中有言“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将剑客不拘一格的豪情表达的淋漓尽致。唐朝开元皇帝,曾御封李白的歌诗、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大唐“三绝”。。 裴旻以剑术成名,张旭以书法传世,而李白则傲冠古今。李白的诗,浪漫多姿,飘逸如飞。

李白所做的诗中,提到“剑”字的不在少数 。是出于偶然还是有意为之呢?据《新唐书.李白传》记载李白年轻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士。” 我们再看《侠客行》里的“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一种豪放之气,油然而生。 ,侠客之概,跃然纸上。可见剑术大唐第二,并非随便说说而已。李白剑术大唐第二(李白的剑法真的是大唐第二吗?)
据记载,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李白“骇骥筋力成,意在万里外.” 于是“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在途中,他写了著名的《峨眉山月歌》 。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人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古时文人带剑,更显洒脱与豪放。但是对于李白来说,却绝非把剑还在身边当成一种陪衬。李白剑术大唐第二(李白的剑法真的是大唐第二吗?)据说李白曾师从大唐第一剑术高手裴旻为师,这点有裴旻的后人可以作证。裴旻能与李白,张旭并称三杰,可见剑术水平之高,无有能出其右。而李白能拜其为师,以李白的天赋与聪颖,在剑术上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也未可知。李白剑术大唐第二(李白的剑法真的是大唐第二吗?)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假如笔者要说李白是诗中王者,恐怕没人有意见。但是若说,李白剑术水平也可达到当世一流,可能就质疑者甚众。

但是,李白诗仙盛名之下再加剑仙之誉,也足慰我等仰慕之意。李白剑术大唐第二(李白的剑法真的是大唐第二吗?) 而李剑仙的死亡也成千古之谜,据说是在醉酒之后,到湖里捞月亮坠足而死,总之,此人只应天上有,是太白金星回转天庭也未可知。

用户 闲庭信步5211127 的回答

谢大圣邀。关于李白您给我很多机会在网上发表观点并执意推荐,我不是沽名钓誉之人,但评李白我乐意。李白诗仙谓“滴仙人”不为过,据传一生写过近万首,至少扬溢世上有3000余,仅存今世999多首,古近体诗约762首,未必准确,网传而已。一身诗书柔弱怎和剑术搭上关系?恰恰先生多才多艺。马术、论剑…不在人后。李白一生传奇,武后(则天)去世时,李白五岁,已读过大部书藉,十五岁诗风逸美,三十几岁皇宠入宫……令当时的王者诸侯垂慕。关于剑术先是跟当时名剑裴雯学艺,想不到,李白竟然为己打造一把”青莲剑”,李白有诗,《暖酒》:热酒将来镔铁文,暂时不动聚白云。拔却白云见青天,掇又头里许成仙。可见,李白非一夜成名,他的诗歌是理想的“乌托邦”,剑术亦不凡,诗中留下充满杀气的字句……古人喜欢他是为豪气万古诗彩斑斓,伟人喜欢他是因一醉千秋才气霓虹。诗风可谓第一,剑气无缘称二。为什么?李白因诗盛誉,靠剑术不墨名!

用户 唐风宋月 的回答

这是个玄学问题。

庄子在为赵惠文王说剑时,自吹自擂道:“臣之剑,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十步之内可杀一人,仗剑行走千里,也无人胆敢收过路费!

赵惠文王听了,当时不由自己的就肝颤了,表面上却不动声色,连声夸赞庄子:“先生有如此手段,天下无敌矣。”

李白剑术大唐第二(李白的剑法真的是大唐第二吗?)

庄子的剑术太过惊世骇俗,时隔千年,惊动了诗仙李白。心雄万夫的诗人身不能至,心向往之,作《侠客行》云: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

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

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李白剑术大唐第二(李白的剑法真的是大唐第二吗?)

比起庄子的“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来,李白剑术不遑多让,且多了一股凛冽的“杀”气。

历史上,李白剑术与吹牛本事仅次于庄子,排第二。李白真的懂剑吗?他的剑法又如何呢?

据《新唐书》记载,李白“性倜傥,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他的诗中杀气弥漫、剑气纵横,《李白诗歌全集》共九百六十四首诗,其中关于剑的有近百首之多。

李白剑术大唐第二(李白的剑法真的是大唐第二吗?)

李白在诗中这样吹嘘自己的本领:“少年学剑术,凌轹白猿公”。庄子的剑法与吹牛的本事,李白自然是无法望其项背的。但他却不将春秋时最著名剑客白猿公放在眼里,说凭借自己的实力,可以碾压凌轹它。白猿公早已羽化成仙不知所踪,关于他的剑术也成了一段传奇。李白说自己的剑术可以完胜白猿公,可见对自己剑术相当之自负。

李白“仗剑行天涯”时“锦带横龙泉”,经常“抚剑夜吟啸”,其诗作中的“万里横戈探虎穴,三杯拔剑出龙泉”豪情,无疑出自一直挂在腰间的长剑。

李白剑术大唐第二(李白的剑法真的是大唐第二吗?)

李白诗中数次出现的龙泉剑,本来称为龙渊剑。据《大清一统志》记载,“剑池湖,龙泉县南五里,周三十亩,相会欧冶子铸剑于此,号为龙渊。唐讳渊,改名龙泉。”龙泉剑本名为龙渊剑,只因为要避唐高祖李渊的名讳,不得不改名为龙泉。欧冶子是铸剑界祖师,据《吴越春秋》记载,他曾经为越王勾践铸湛卢、巨阙、胜邪、鱼肠、纯钧五剑,又与干将一起为楚王铸龙渊、太阿与工布三剑。

到了唐初,其余的剑都不见踪影,惟有龙泉剑成了欧冶子打造的品牌。李白是引领时尚潮流的人物,他自然不会在这种事情上上马虎其事,于是后人看到的李白腰间县长剑,手中擎酒杯,月下独酌衣袂飘飘,一幅遗世独立仙风道骨的派。

李白剑术大唐第二(李白的剑法真的是大唐第二吗?)

李白吹嘘自己“起舞拂长剑,四座皆扬眉!”,其实不管是何人,在你面前舞弄一柄寒光闪闪的利剑,你也得抬起头来关注的,万一失手刺你个血窟窿悔之晚矣。李白诗中的剑与杯中的酒一样,只是借题发挥,当不得真,李白刻意将自己描摹成腰悬长剑、把酒论剑、舞剑堂前、弹剑高歌,活脱脱一个书生剑客的模样,只是文学想象而已。他的剑术如果真的高明,直接去刺死安禄山、史思明就可以了,生民免遭流离荼毒之苦,唐玄宗也不用千乘万骑西南行的奔波了,杨玉环也无须马嵬坡的宛转娥眉马前死了。

李白剑术大唐第二(李白的剑法真的是大唐第二吗?)

李白的剑不在手中,而在心底,他的剑是“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的剑。凡夫俗子对此的理解是——这个脑壳进水了吧?吃个饭也不让人安生!

李白长剑在手是英雄寂寞,是独孤求败,是越磨砺越光芒的那种,在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的高度。后人只可脑洞大开的想象,却无缘得见。

(0)

相关推荐